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百科

历史故事景点(江门地区有什么名胜古迹)

胜苓
胜苓 2024-02-08 【百科】 274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1、白水带风景名胜区

白水带是江门市区的“肺部”。这里有40余座山峰,山峦岩谷之间有一溪流流经麻园乡,远远望去形似一条白色缎带,故称白水带。白水带有一溪、三泉、天山环抱,总面积有七百余亩。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

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山泉涌出的流水清凉洁净,带有甜味、乡人称为“仙水”。数百年来人们誉称该处为龙脉圣地,争相前来游览朝拜。白水带溪边两侧建有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采莲船等遗址古迹。

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姻缘树及密密麻麻的鸭脚木、斜茶榕、假苹婆、相思树、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船遮天。此外还有许多碑刻和楹联等,如岩下刻有清代黎渊题“鸣河”、“空山琴筑”的大字、翰林伍茎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炽题的“麻园第一泉”。

2、茶庵寺公园(茶庵公园)

茶庵寺是江门市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座落于江海区外海镇的五马归槽山麓,距市区约十公里,是一处风景幽美的好去处。相传唐朝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禅师游岭南一带时,来到此地观察天象,绘制星图,在此结一小茅庐居住,以种茶度日,草庐名为“茶庵”。

一行高僧俗名张遂(公元682一727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与0之、张衡、李时珍齐名于世。一行高僧毕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地理,漫游全国各地。

唐中宗神龙初年,他到过新会县,喜爱外海的五马归槽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居留下来,晚上观测天象、绘制星图,对天文地理气象作深入研究。

茶庵附近一带的民众,十分敬仰一行高僧的学识与为人。明朝万历年间,外海地方有一位名叫陈吾德的进士,非常敬慕一行高僧的名望和功德,他倡议建造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作为永久的纪念,此寺庙以一行高僧的小居“茶庵“为名。从此“茶庵寺”得名并流传现在。

3、陈少白故居?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自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占地面积两亩许。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

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拨出巨款?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1995年5月,陈少白故居被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4、礼东主灌河

羽林春秋礼东田园好风光绵延十里林成行锦鲤花卉产值高蔬菜水果长势旺农业结构趋优化生态平衡有良方盛名饮誉联合国游客纷至接待忙礼乐的礼东主灌河沿线林木茂密,环境幽美,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田园风光景观。

全长8公里的主灌河,把礼东分成东西两边,使礼东片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新貌。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落羽杉树组成,株高平均超过10米,形成一道天然绿色屏障。1995年,礼东主灌河林带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林”。

5、江南文化广场

江南雅韵自古才艺出江南观音山下熠璀璨轻歌曼舞兴难尽急管繁弦曲常弹广场文化绽奇葩社区和谐展欢颜娱乐升平颂进步如诗如画百花繁江南文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江海路交叉口东侧,是江海区重点文化设施之一。

规划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内有表演舞台、健身广场、活动场地、休闲步道和回环路等。配套园林景观,停车场等设施。

2005年11月28日江南文化广场正式开工,2006年春节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广场的建成使用,扩大了居民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江海区的城市品位。

历史故事:

江门, 其地名最早见于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贞代朱二尹作的《江门送别图》序文上。?

元末明初,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据《中英西江通商条约》,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时称江门埠。

中华民国,民国十四年(1926年)11月26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江门为省辖市建置。民国二十年(1932年)2月,撤销省辖市建置,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3月改属新会县第二联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9月至江门解放,为新会县第二区辖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江门成立,对江门、新会实施军事管制。

1950年5月1日,设立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为县级建制,负责江门行政管理事务。

1951年1月12日,改为省辖地级市,归粤中专署辖;4月1日,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结束军事管制。1952年5月,改属粤西办事处领导;11月归粤中行署辖。

1958年4月11日,江门市改为县级市,归佛山专区辖;12月,归属江门专区。1961年4月2日,改属肇庆专区。1963年6月,再改隶佛山专区辖。

1966年初,复升为省辖地级市。1967年3月31日,因“文革”而实行军事管制,设立江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市人委职权。1968年4月12日,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1970年,江门降为县级市建置,归佛山地区领导。

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复改为省辖地级市,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管辖。1979年11月24日,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江门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1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县;9月1日增辖阳江、阳春两县。

1984年7月,江门市区分设城区与郊区两个县级区。至1987年末,江门市共辖7县2区。1988年1月,阳江县、阳春县从江门市划出。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下辖的台山、新会、开平、鹤山、恩平五县先后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建制,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2002年9月1日,江门市下辖新会市撤市设区。

成都武侯祠的故事和历史

1 万寿山佛香阁

说当年皇上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

最早是乾隆皇上,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

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动不得。

一是由祖宗入关后的遗训,说是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应保护,因为咱们旗人入关时,是从李自成手里得的天下,跟前朝没那么大的仇恨。

二号称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乾隆爷听了,说怕什么,给我挖喽。

底下人哪敢不从,当然只能挖,谁知一挖挖出了乱子。

乾隆爷亲到现 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爷一下就吓坏了。

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一大庙镇 住着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佛香阁了!

2 故宫

传说,刚解放那会,故宫博物院晚上巡查保卫的人员经常看见有种奇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的奇快。

人说这是皇族养在东西宫内镇宫之兽。

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但这快六十年了,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想来真是神奇。

故宫作为游览胜地,每天接待着国内外上万名游客,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这座紫禁城里面包含着另一种内容…… 有个人以前在故宫看门,据那个人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宫女太监排队走过。

那个人家的孩子身体都不好,老人都说是因为那人受的阴气大,影响了下一代!

不仅仅这样,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故宫里有很多院落都是被封起来的!不对游客开放,其实每一个府第都发生过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解放前还没有封的时候,在这些地方死了很多人!不是无故消失就是命亡,但始终是离奇得查不出原因,不过有一个共同点:死后如果还能见着尸体,那么尸体都没有脸皮。

更慎人的就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当然也有科学人员解释了: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象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象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宫女的影子。

不管怎样,想想故宫里那些长长窄窄的过道,长满荒草的墙头,如果晚上一个人走在那,突然看到前朝的宫女太监向你走来,就算再有科学依据,我也会吓破胆滴……5点,是故宫关门清客的时间。

据说,那个钟点是故宫阴气最重的时刻。

很多游人都感觉到,即使是在闷热的夏天,5点的故宫也会让人感到一种阴冷……

成都武侯祠的故事和历史:

三国演义,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时期,就是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因为是乱世,所以就对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乱世出英雄”。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出色的人才,夺取汉政权的董卓,三国第一猛将手持方天画戟,脚跨赤兔马的吕布。

成熟老练的孙权, 爱民勤政的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喝断长坂坡的张飞,单枪匹马孤身救少主的赵子龙, 智勇双全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等等,有很多很多故事在每个三国人物的身上,在成都有武侯祠, 是纪念三国时期人物的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

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

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006年我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以文、书、刻号称“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武侯祠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

扩展资料:

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乡侯为汉时爵位,自下而上,分别是亭侯,乡侯,县侯,关羽授封汉寿亭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沔县)。

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此外,还有 武侯祠的前门。

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

百度百科-武侯祠

Tags: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35424号-23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