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经验

佛头像景点(龙门石窟里有什么景点)

辐羽
辐羽 2024-02-23 【经验】 615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 龙门石窟\x0d\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x0d\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x0d\潜溪寺\x0d\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x0d\宾阳中洞\x0d\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中国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他在29岁时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现在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x0d\宾阳南洞\x0d\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摩崖三佛龛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x0d\万佛洞\x0d\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它说明了该洞窟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x0d\莲花洞\x0d\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x0d\奉先寺\x0d\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x0d\古阳洞\x0d\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所以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是由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成的。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如:古阳洞南壁释迦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他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现在,龙门二十品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x0d\药方洞\x0d\看完古阳洞,我们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x0d\擂鼓台中洞\x0d\看完了西山石窟群,我们过漫水桥来到了东山石窟。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 这是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所刊经文中多杂以武周新字,这是是武周时期禅宗所经营的洞窟。\x0d\擂鼓台北洞\x0d\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它源于印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个派别,密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弘扬,乃至远播日本、朝鲜,还有密宗领袖和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和洛阳及龙门石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x0d\看经寺\x0d\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为中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这种不雕佛像仅雕罗汉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禅堂,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凿的。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x0d\香山寺\x0d\ 龙门石窟\x0d\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

请在一秒之内,

说出它的名字——

答案:四川乐山的著名景点—— 乐山大佛。

看到它,你的第一反应是兴奋?还是恐惧?

如果你感到天旋地转,心跳加快,紧张害怕到只想马上扔掉手机......

那么,豆瓣上的这个小组欢迎你。

你就会成为乐山大佛,第2439名“受害者”。

作为四川乐山著名的景点,每一年都会有数百万人到乐山大佛“抱佛脚”、瞻仰和祈福。

在数量庞大的大佛爱好者里,一定想象不到,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2000多人因为大佛,落下了终身恐惧症。

“站在大佛脚下,一抬头,一生的惧怕。”

“我被乐山大佛吓哭了。”

这些话,一点也不夸张。

豆瓣的 “乐山大佛受害者” 小组,创于2011年。

快十年过去了,简介上仍是那一段组长关于大佛的控诉。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乐山大佛,当时还是很小的小朋友,一抬头就看到那巨大到可怕的佛像,顿时吓得天旋地转,魂不附体。从此,就患上了巨大物体恐惧症。”

城城初次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佛像嘛,很有安全感,为什么要害怕呢?”

去年3月份,组长再次发帖,说自己终于找到了害怕的根源。

就是这张,站在大佛脚趾头上的照片。

“以前,我怀疑是自己的幻觉,现在才敢确定,这一切不是梦啊……小时候就是这样被妈妈放在大佛脚趾上,一抬眼天旋地转,天崩地裂……”

当我们在编辑群里讨论的时候,城君突然跳出来,激动地说道:

“终于啊终于,有人说出了我的心声。”

“不论什么时候,看到巨大的物体总是莫名的恐惧,双腿发软,原地石化。”

如果你不信,买张票去乐山,像这样蹲在大佛脚趾上,然后抬头....你会回到豆瓣加入这个小组的。

还没去大佛,城城带着好奇心先加入了小组。 在组里发现像城君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

比如,被龙门石窟吓哭的人:

“我前几年,去洛阳看龙门石窟,累巴巴爬了很多石阶,一抬眼看到正上方有个巨大的佛像在等着我,当场吓得腿都软了,动都动不了,也不敢往上爬,就站在原地哭了……后来好心的路人救了我,拉着我的手把我送下去了。”

有找到组织,被乐山大佛“另类伤害”的“受害人”:

“小时候大概5、6岁,白天去参观大佛,心里想的是大佛的眼睛看起来很像朱古力,超想吃 (天真无邪,不是心理变态) 。结果第二天清晨,被妈妈从睡梦中喊醒,告诉我睡着的时候一直在双手合十,嘴里还念念有词。”

从此,乐山大佛成了他的童年阴影。

还有因为小时候初见大佛,被吓到快要窒息的人:

“小时候去四川,听导游说乐山大佛的时候没有感觉,可是晚上天黑了大伙在大山底下的一个小饭馆吃饭,我出来一看,就快要当场窒息,那么巨大。

黑黢黢的我们在山脚下那么小!那种视觉震撼.......第二天去看乐山大佛爬梯子,整个人抖的根本不敢看”。

快10年过去了,大佛的PTSD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在小组里讲述着自己被大佛压抑了多年的经历,也在这里找到一丝丝认同感。

这种难以正视庞然大物的恐惧,从 “乐山大佛受害者” ,延伸到了 “巨物恐惧症”。

也就是说, 恐惧,

始于大佛,绝不会止于大佛。

在组里,有人哪怕没有见过大佛真身,但会因为刚刚看完的唐探3,**开始前广告里出现的佛像,被吓到腿软。

有人控诉,对造成自己童年阴影的**《神秘的大佛》,发出了灵魂拷问。

“据说,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商业片,乐山大佛还因它成了热门景点...但是,我爸放给才8岁的我看,真的好吗?”

甚至因为组长的害怕,乃至这个小组自创建后,直到2016年都没有人敢换头像。

实际上,组长努力过,也挣扎过,但是都失败了。

创建的第一天,组长将第一位组员提升为管理员。唯一的诉求,就是换小组图像,最后没人敢换。

3年后,组长再次尝试换头像,可刚点开百度就被吓退。

后来,头像就算变成了萌萌的漫画版乐山大佛,仍有人感到瑟瑟发抖。

小组里聚集的受害者们,不但被大佛伤得够深,还纷纷控诉起了世界各地的庞然大物。

比如, 河北的“天子大酒店”。

当福禄寿三位吉神以这样的方式站在你面前……庞大的身躯,凌厉的眼神,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别提“巨物恐惧者”们了,就连普通人的内心,也得咯噔一下。

再比如,去年大火但被网友疯狂吐槽的重庆某景点——“飞天之吻”。

设计的灵感来自一则神话故事,当两座男女“飞行岛”上升的时候,一个是白马仙子,一个是茶仙女,两者相互拥吻。

就这配色,这旋转之舞,“巨物恐惧者”们看到了,当场裂开。

当神话人物的Plus版,被放大再放大,以上帝的视角俯视人间的时候,就算不是巨物恐惧者,也得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

比如, 日本仙台大观音。

不论远看近看,都有一种莫名的惶恐。

比如,正在修缮的 牛久大佛。

工人们在大佛面前,就像一滴眼泪。

还有 真驹内泷野墓地。

怎么看都不太“好惹”的样子。

被巨物支配的恐惧,还有更多你意想不到的……

(接下来的图,请做好心理准备)

.

.

.

当两只大手从河里伸出来,抓住萨格雷多酒店的一个角落。

城君说,看到这张图,全然忘了它的公益属性,反而无比担心——“入住这个酒店,如果刚好打开窗就是一双大手,当场会被送走吧。”

事实证明,不论是什么,只要被放大再放大,带着视觉震撼出现在人面前,就可能是巨物恐惧者的噩梦。

在德国的阿尔斯特湖中,有一个女巨人泡澡的雕像。4米的头出现在河里,城君说:“看到这个的人,还能安好么?”

看到难以安好的,还有这个,非常巨大的人脸。

(前方高能预警)

.

.

.

当善良可爱的修女,放大到N倍,就是恐怖片了。

(前方,再次高能预警)

.

.

.

近距离,感受一架大飞机……压迫感扑面而来。

辽宁省营口市的鲅鱼公主雕塑,60米的高度,船只经过,相当相当渺小。

著名的小黄鸭,瞬间萌感全无。

还有去年因为违建被拆掉的关公像,大家在讨论资源浪费,违建的时候,巨物恐惧者默默地躲了起来。

更别提,这种巨大的石像。

(依然是高能预警)

.

.

.

以及,越南巴拿山的佛手金桥。

普通人可以在桥上欣赏巴拿山的美景。“我不行……”城君看到这张图,猛摇头。

更有甚者,静态的巨物放在这个会动的玩偶面前,都算是小菜一碟。

这个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时,法国国大型木偶剧团的街边表演,他们用巨型木偶演绎一个温情的故事。

可是光看看动图,哪怕是唯美真挚的相遇故事,也很难温情起来了。

(依然是高能预警……)

.

.

.

这根本就是温子仁的玩偶恐怖片,现实版好吗!

坚持到这里,原本没有巨物恐惧症的城城也快要沦陷了……

随着加入豆瓣“乐山大佛受害小组”的人越来越多,乐山大佛带来的“巨物恐惧”,让更多人找到共鸣。

去年的五一假期,“巨物恐惧症”登上热搜,1.9亿人参与话题阅读和讨论。

看到五层楼的雕像,被吓到嚎啕大哭;看天文科普类节目,总是蜷缩在沙发,浑身发抖;看到巨物会害怕、头晕、起鸡皮疙瘩;站在“恐龙”面前,根本不敢抬头......

关于巨物恐惧症,曾有心理咨询师给出了解释,它只是恐惧症的一种,而恐惧症又是神经症的一种,具体的症状包括广场恐惧症、幽闭空间恐惧症、尖锐物体恐惧症等等。

也就是说,有巨物恐惧症的人还可能身兼“多症”。他们感到害怕,却常常不被家人理解, “这不就是小鬼投胎,才会害怕佛么。”

正因为不被理解,所以一个小小的豆瓣组,反而成为了大家互相理解和取暖的港湾。

目前国内外,关于巨恐的研究,并不多。

有人从心理方面试图剖析,人类对于危险神秘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恐惧感。而大佛、巨像等庞大的物体,超出了人的基本承受范围的时候,恐惧感是由心而生的。

和巨物恐惧症相对应的,还有一类巨物爱好者的存在。

他们爱好捕捉一切庞大未知的事物,享受着一种带有愉悦的震撼。

嗯,这种感觉,城君永远不会有。

为了缓解城君在这次选题讨论中,受到的“工伤”。

我们贴心的找了一组 日本治愈系画家Ariduka55 的作品,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走出被巨物支配的恐惧

看,有小可爱们守护着你。

如果累了,就一起躺吧。

静静的,给你依靠。

工作学习累了,给你拥抱。

对了,如果有一天,你的“巨恐”治愈了。

记得,去乐山大佛,还个愿啊!

作者 / 城城

Tags: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35424号-23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