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科普

江浙沪高温开始极端化,挑战与应对

彦彤
彦彤 2024-08-03 【科普】 33人已围观

摘要江浙沪极端高温:挑战加剧与应对策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江浙沪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温“炙烤”,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应对,极端高温的现状自7月末以来,江浙沪地区……

江浙沪极端高温:挑战加剧与应对策略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江浙沪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温“炙烤”,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应对。

极端高温的现状

自7月末以来,江浙沪地区便陷入了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之下,高温天气持续不断,部分地区气温连续多日突破40℃,甚至有望刷新历史极值,根据中国天气的报告,8月1日早晨,江苏、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区已迎来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上海徐家汇站的气温在早晨9时就已攀升至36.4℃,预示着这将是一个从早到晚酷热难挡的日子,而杭州更是成为此次高温的“重灾区”,近期气温峰值已多次超过40℃,未来一周内每日最高气温预计均不低于40℃,甚至有可能在3日至4日飙升至42℃至43℃,刷新历史极值。

这种极端高温现象呈现出一种“持久战”的态势,如同工作中的“996”模式,部分地区自早9点至晚9点,高温不退,且预计这样的炙烤将持续六日以上,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还导致了冷空气难以南下,降雨稀少,热空气无法上升扩散,形成了显著的“闷罐效应”,使得夜晚的气温也居高不下,长三角地区的夜温普遍超过30℃,南京的最低气温更是达到了32.1℃,创下了历史新高。

极端高温的成因

江浙沪地区极端高温天气的频发,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的重要系统之一,其异常强大且稳定,控制范围覆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浙沪在内的广大区域,在副热带高压的笼罩下,空气下沉增温,形成了持续的高温天气。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高温天气也不例外,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江浙沪地区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高温天气更易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江浙沪高温开始极端化,挑战与应对

3、局地气候特征:江浙沪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本就炎热多雨,在特定的气候背景下,如副热带高压的长时间控制,加之局地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该地区更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极端高温的影响

极端高温天气对江浙沪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农业生产受损: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部分作物出现枯萎死亡,高温还加剧了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进一步威胁了农业生产安全。

2、居民生活不便:高温天气下,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空调等制冷设备长时间运行,不仅增加了家庭用电负担,还可能引发电力供应紧张,高温还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对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城市运行压力增大:高温天气下,城市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压力,供水系统需满足居民和企业的用水需求,供电系统需保障电力供应稳定,交通系统则需应对高温导致的车辆故障和交通事故增多等问题。

4、生态环境受损:高温天气加剧了干旱和蒸发作用,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下降,水质恶化,高温还促进了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转化,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应对策略

面对极端高温天气的严峻挑战,江浙沪地区的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应对:

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政府应根据高温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确保各项应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保障民生需求:政府应加大对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保障力度,确保居民生活不受影响,还应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倡导节能减排:社会各界应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企业和居民应合理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避免浪费电力资源。

4、加强宣传教育:媒体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温天气下健康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暑降温意识和能力。

5、提供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应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怀。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江浙沪地区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35424号-23 icp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3287号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