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问答
元代景点(杭州西湖景点介绍)
宇禾
2024-01-06
【问答】
766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一、南宋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题名。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后期人士所赋诗、词中,以西湖十景为题者甚多。十景各擅其胜,共同之点为景目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就在湖中,但个别景目名称和排列次序有所不同。十景景目当时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入元,西湖十景一度冷落萧条,景目所指景点,或徒有虚名,或旧迹难觅。明代,十景有所恢复和建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西照”与“晓钟”虽只一字之改,却未被人们接受,因而只在清代有关西湖著作中有这两处更改的景名,以后人们赋诗作词写文,仍沿用初名。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浙江地方官吏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十景之名从过去只书上有所记载,成为十景所在景点标志。以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景碑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游记、照片,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因雷峰塔于民国13年(1924年)倾圮,景观消失,余九景迭经整葺、恢复和扩建,不但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也更与景名相符。(一)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水域,大致范围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局部湖面暨三座瓶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左为一塔,第四桥之左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塔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国朝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为诸生时,曾游入寺,廉得众僧之奸。及为秉宪,甚厉,时寺僧倚怙镇守中官,见任官长及卿士大夫以酒肴人游寺者,杜门不容,阴乃发其奸事,立毁之,并去其塔。”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明末清初,湖心寺再毁。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五年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人,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清雍正《西湖志》卷三:“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内置高轩杰阁,平桥三折而人,空明窅映,俨然湖中之湖。”民国时期《西湖新志》卷一:“三潭印月在湖心亭之南,一圆堤也,四围皆水,所谓湖中之湖,西湖之宛然水中央者,惟湖心亭,阮公墩与此鼎足,旧为放生池。绕堤作埂,清圣祖御碑亭后,石桥曲曲护以朱栏,亘于渔沼之上,再进为精舍数楹,曰‘迎翠轩’,光绪六年庚辰建,浙江布政使德馨有记。又进为永明禅院,后则彭刚直之‘退省庵’在焉。庵为公生前亲手经营,尝以巡阅长江之隙来杭钓游于此,后即就地祀之。有‘闲放台’、‘一寄楼’。一寄楼旧供公遗像,芒鞋竹杖,貌甚清古。今改‘浙江先贤祠’,其像遂撤。”《西湖风景园林——1949至1989》:“三潭印月,解放初,东北面、东面和西南面都有游船埠头。一上东北角埠头,就有‘小瀛洲’石牌坊、浙江先贤祠等。先贤祠前有九狮石立于桥旁水际。过小瀛洲牌坊顺桥前进,有‘开网亭’、 ‘亭亭亭’,再西有 卍字亭。亭对面横着花墙,中开洞门,门额为康有为题字‘竹径通幽’。进圆洞门通‘闲放台’、‘一寄楼’。沿花墙前园路再西过桥,即人称岛中有岛的三潭印月中心点。这里有亭建在十字路口,石柱上刻有日伪时期杭州市长的题联,亭西原有关帝庙(即永明禅院)等。再西过桥即‘三潭印月’碑亭,过碑亭即‘我心相印’亭,亭前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取鼎足之势。”1953~1955年,采用竹笼灌石填基,拓宽湖岸,驳自然式湖坎,在关帝庙前辟建金鱼池。1958年,因台风侵袭,柱架倾颓,拆除已霉烂无法修理的卍字亭,并在亭基上改置花坛。1959年改建浙江先贤词,拆去三面砖墙,建成回廊,设置靠背坐凳。拆除关帝庙,新建“迎翠轩”、“花鸟厅”,开设商店、茶室和接待室,填平迎翠轩前金鱼池,扩大为草地。凿去十字路口亭柱上日伪市长的题字,改建“我心相印”亭。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小瀛洲石牌坊被砸毁,闲放台关闭,30多个观赏荷花的品种散失殆尽,杂草湮塞,景色凋零。1971年,改建九曲桥桥面,石柱改用钢筋混凝土,原有木栏杆改用钢管,并将桥面升高20厘米左右。1972年,在原浙江先贤祠北添建水泥平台,兼作游船埠头之用。1973~1977年,岛内、外湖岸,砌成自然式叠石,补植花木,改铺石板园路。东北角新建“皱月廊”,大修“闲放台”等园林建筑与生产用房。1979—1982年,翻造“竹径通幽”花墙,恢复拆去多年的“扇面亭”,改建“我心相印”亭,移去亭前游船埠头,迁至“扇面亭”近旁,亭前增铺石板平台,镂花栏杆。从岛外运进大量土方填高地面,全岛平均增高50厘米左右,改变原先低湿状况。1983—1984年,改建和添建岛上公共厕所等设施。1985年,开始整修花鸟厅、回廊、铺设电缆,添加园灯。现在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据清初《湖土需 杂记》载:明代所造之三塔久废,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二)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断桥。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清《湖山便览》卷二:“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民国18年(1929年)西湖博览会结束后,碑亭由桥左移至桥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一度作为浙江图书馆图书流通站,供游人休息阅览。御碑亭与水榭,多次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碑石、“云水光中”牌坊全毁。1977年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三)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湖。考最初“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点的位置,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故宋、元、明年间赋咏此景的诗词,皆以湖上赏月抒情为主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平湖秋月,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宋时有龙王堂在苏堤三桥之南,明季移建孤山路口,据全湖之胜,后圮。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建亭其址,前为石台,三面临水,上悬御书‘平湖秋月’匾额,旁构水轩,曲栏画槛,蝉联金碧,睿藻辉煌,与波光掩映。每当秋气清爽,水痕初收,皓魄中天,千顷一碧,恍置身琼楼玉宇,不复知为人间世矣。”从此,景点固定。民国8年(1919年),英籍犹太富商哈同向当时浙江督军杨善德买下御书楼西侧0.4公顷土地,筑高墙修建私家花园“罗苑”。1959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改建“罗苑”,拆除沿马路高墙和园内部分建筑,不拆梁柱屋架完整搬移原有厅屋位置,铺设园路,增植花木,添置山石,辟建西侧临湖赏月平台,作为平湖秋月景点组成部分。“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湖秋月建筑物上刻有殷商、两周、两汉的钟鼎彝器以及甲骨文、花鸟图案的落地门窗,被用油漆填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园林管理局将平湖秋月“四面厅”、“湖天一碧”等建筑,换梁更柱,塑脊剔窗,重现精美图案。1977年又改造周围环境,拓宽临水平台,改建进口处小桥,修建碑亭,重刻“平湖秋月”碑石。1981年开始,重新制作和悬挂与平湖秋月有关的匾联。现在平湖秋月供游览的面积,从原有的0.15公顷扩大为0.55公顷。(四)曲院风荷在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遥遥相望。曲(曲)院,原系南宋年间设在行春(即洪春桥)酿制官酒的作坊,坊置约在金沙涧汇人西湖处。明《西湖游览志》卷十:“曲 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麴,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宋亡,曲院荒湮,景也不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国朝康熙三十八年,构亭于跨虹桥之北,引流叠石为盘曲之势。圣祖仁皇帝亲洒宸翰,改‘曲院’为‘曲院’。“荷风”为“风荷”恭制匾额,奉悬亭楣。东建敞堂三楹,又东建‘迎薰阁’,绮窗洞达,四面皆可登眺。又东为‘望春楼’,前临大堤,游人系马垂杨,辄登楼送目,顿豁烦襟。西则复道重廊,云窗月户,皆恭摹南巡所赐诸臣御笔。花时香风徐来,水波不兴,绿盖红衣,照灼云日。”咸丰末年楼阁毁于兵燹。1949年杭州解放时景点仅剩一亭、一碑、一墙及半亩地,少许荷花。1963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进行扩建,范围东起苏堤跨虹、东浦两桥,西至环湖西路,北起岳坟街,南至卧龙桥,面积28.4公顷,水面67公顷。公园共分3个景区:岳湖景区、曲院风荷景区、密林区。同年开始挖掘流金桥东北角水池,挖出的泥土填高环湖西路路口至流金桥一段低洼地,补栽枫香、广玉兰、香樟、乌桕、合欢、桂花等观赏花木。1965年春,沿岳坟街路南斜坡,营造雪松林带。1977年结合西湖驳坎,修改原总体规划,将景区重新划分为5个:岳湖景区,竹素园景区,曲院风荷主景区,滨湖密林区,郭庄古园保护区。1978年底结合西湖治理工程,整理曲院风荷环境。1980年完成风荷区水体治理,开挖北起环碧桥、南至郭庄,宽3米、深1.5米的隔离沟。疏浚金沙港流金桥以东至岳湖段水域,引水流沟通密林区林中小溪。建成“风荷”、“密林”两景区游步道。修砌61座自然型荷花种植台池,栽种42种荷花和6种睡莲品种。完成公园北段外围栏杆,铺设3处大草坪,整理小岛,理水叠石,增植紫楠、银杏、合欢、湿地松、桂花、紫薇、芙蓉、红枫、水生鸢尾等花木。至此,园地雏形初现。1981年,曲院风荷在原规划基础上又作出景区详细规划,并将曲院风荷建筑设计方案公开竞选,选出优秀设计方案。1982年,曲院风荷总体规划再度修改,调整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5个景区(郭庄古园林保护区另列项)。同年全面始建风荷区,修园路,架桥梁,建“迎薰阁”、“红绡翠盖廊”、“波香亭”、“风徽亭”。整理小岛,增植花木,掇石叠山,修建玉带桥,重建“玉带晴虹”桥亭。新建公园东、西、西北出口。1983年10月1日,风荷景区首先开放。1985年劳动节,滨湖密林景区相继开放,内有新建的“湛碧楼”茶室,4座平拱桥。为便利游人,增辟公园面向杭州花圃的出口处。(五)双峰插云在洪春桥堍。“双峰”指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南宋时各有古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峰形隐晦而塔尖分明,因以名景。宋杨万里有诗描述:“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云雾半腰横。纵然遮得青苍面,玉塔双尖分外明。”清代,南北高峰古塔都毁圮。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高、北高两峰相去十余里,中间层峦叠嶂,蜿蜒盘结,列峙争雄,而两峰独以高名,为会城之巨镇。山势既峻,能兴云雨,故其上多奇云。山峰高出云表,时露双尖,望之如插,宋人称‘两峰插云’,为十景之一。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临幸西湖,御题十景,改‘两峰’为‘双峰’,构亭于行春桥之侧,适当两峰正中,崇奉奎章,并恭摹勒石,建御书碑亭于后,缭以周垣,丹革翠飞,与双峰对峙,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霄,祥云瑷王+建(jian音箭) ,随风卷舒。”《说杭州》第四章:“本为湖中遥望之景,清初必欲求其地以立碑,乃置之行春桥畔。”“文化大革命”期间碑毁,1982年重建。碑亭位置因灵隐路拓宽,改向北移位,已非清代建亭原址。(六)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涌金门与清波门濒湖地带。南宋孝宗皇帝于吴越王钱氏故苑及灵芝寺建“聚景园”,园中多柳树,有柳浪港、柳浪桥等。明《西湖游览志》卷三:“聚景园,今惟柳桥尚存,世称柳浪闻莺者是也。”清《杭州府志》:“有柳浪港,亏在学士港西,旧多垂柳,风摆成浪,故名。”宋亡,聚景园荒芜,“柳浪闻莺”一景亦随之不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柳浪闻莺’匾额,恭奉于涌金门之南,创建亭榭,恭勒御碑。” 《西湖新志》卷二《清波小志》:“康熙三十八年,翠华南幸,十景俱有宸翰。地方官访查旧迹,创建亭榭以供御碑。因柳浪所在逼侧,欲开拓之,左右皆番回冢墓,时中丞张公敏侧然日:‘圣王之政,掩骼埋胔,吾岂忍发掘久埋之骨乎!’相度灵芝寺前有隙也,鸠工构造,复开浚池沼,环植柽柳。每岁暮春,裙屐毕至,黄鸟鸣于其间,坐憩久之,不减双柑斗酒之乐也。今存废址。”清末,柳浪闻莺一景再次不存。民国期间,柳浪闻莺荒草遍地;仅钱王祠于民国12年(1923年)冬曾作修建。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日军在此驻扎部队,砍去全部柳树。1949年杭州解放时,旧有的柳浪闻莺景区只剩一座牌坊,一块景名碑石,一座石亭子和一株沙朴对。1951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在钱王祠北侧“柳浪闻莺”碑石空地,辟建1公顷绿地,修建碑亭,放置康熙御书“柳浪闻莺”景名碑石,补植花木,扩大园地至钱王祠。绿草坪间新建八角形琉璃瓦亭,整理祠前原有的二口池塘,改栽荷花,蓄养金鱼。1955年在钱王祠南侧,兴建占地1.66公顷儿童公园,同年又征用11.3公顷土地,拆迁草舍,迁移回回坟,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填平园中低洼水塘。1956年儿童公园扩大为2.6公顷,并在涌金门外建占地2.8公顷的涌金公园。1957年3月至1959年,杭州市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组织人员在园中义务劳动,整理地形,植树绿化,二年半时间共挖土方3万立方米,栽种乔灌木2万多株,宿根花草5千多丛,草坪6万多平方米。1959年兴建“闻莺馆”和花架园门,利用旧石板铺筑园路1260平方米。设置园灯、坐椅。1963年友谊园内竖立“日中不再战”纪念碑。1975年钱王祠遗址所在的动物展览场所,迁至杭州动物园,其地于1978年改建成具有江南私家庭园特色的园林,仍沿用“聚景园”园名。1978—1979年,“日中不再战”纪念碑旁建古色古香的外宾接待室。现在柳浪闻莺由友谊、闻莺、聚景园三部分组成,总共面积为17.6公顷。(七)雷峰夕照在西湖南岸夕照山雷峰上,景目最早见于《方舆胜览》卷一。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净慈寺北,有山自九曜峰来,逶迤起伏,为南屏之支脉。吴越王妃建塔于峰顶。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此景最佳。林逋《雷峰》诗云:‘夕照前村见’,故十景有‘雷峰夕照’之目。”清《湖山便览》卷七:“宋陈清波有《雷峰夕照图》,又或称‘雷峰落照’。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十景,改定为‘雷峰西照’,筑亭摹石,恭迎于西峰之西。” (民国时雷峰塔倒塌,此碑不知去向)。雷峰塔因地处吴越国杭城西关外雷峰上,故又有西关砖塔之称,而历史上又有黄妃塔、王妃塔之名,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七层。 《西湖梦寻·雷峰塔》“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塔为吴越国王钱椒之妃黄氏为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建。塔以砖石为芯,外有木构檐廊,重檐飞栋,洞窗豁达。内壁八面镶嵌《华严经》石刻,相传塔下供有16尊金铜罗汉像。此塔于北宋宣和年间遭战乱受损,南宋重修为八面五层。元代,雷峰塔为一处游览景点。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入侵,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存塔芯。赭色砖塔,颓然苍老形象,别具风情。民国13年(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此景名存实亡,现只存塔的遗址供人凭吊。(八)南屏晚钟指南屏山北麓净慈寺钟声响澈湖上的意境。“南屏晚钟”初见于北宋张择端之画。明洪武年间重铸一口大钟。《净慈寺志》卷一:“《净慈寺旧志》载,钟楼高十余丈,住持夷简复建。以旧钟小,乃聚铜二万余斤铸钟,悬其上撞之,声闻远壑”。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屏山在净慈寺右,兴教寺之后,正对苏堤,寺钟初动,山谷皆应,逾时乃息。盖兹山隆起,内多空穴,故传声独远,响人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清康熙皇帝改景名为“南屏晓钟”。 《湖山便览》卷七:“南屏晚钟亭,在寺门,面临万工池。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四字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于此。”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钟楼毁于火,四十六年募捐重建。清末民初,净慈寺屡遭兵燹,楼毁钟失。1984年日本佛教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捐款,由杭州市佛教协会重铸一座大钟。(九)苏堤春晓苏堤筑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疏浚西湖时用疏浚挖出的西湖泥堆筑成堤,堤上架6桥通舟楫,堤两旁遍植杨柳,夹植桃花等花木,春日景色如画。南宋年间,沿堤先后辟建亭台楼阁,湖上游览喧盛为最。明《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自元迄清,堤、桥、花木几经兴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品题西湖十景景名,以“苏堤春晓”为首,地方官吏建御书景名碑亭于望山桥南堍。雍正年间堤上建筑及花木又经修葺、补植。清末,堤半为桑地,景观减色。民国23年(1934年)夏,杭州大旱,湖干涸,杭州市政府以疏浚西湖的葑泥扩增堤身,种植花木,辟为苏堤公园,御碑亭重建一新。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苏堤极少整修。抗日战争胜利后,除补植桃柳、芙蓉等花木外,堤桥修葺都属小修小补,至1949年底,堤路高低不平,堤面宽窄不一,堤岸缺陷坎坷,六座桥和御碑亭多处破损。195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开始整修苏堤。1953年,抛块石固定堤岸,新建茅杉木紫藤廊架,美化堤景。1954年,采用浙江新昌县绿石作为六桥栏杆,浇铺沥青堤路,沿堤增建花架,建“夕佳”、“仁风”两亭。试种耐阴地被植物,增加六座桥畔的灌木。1963~1964年间,“锁澜”桥与“望山”桥间建钢筋混凝土六角亭一座。1966年,因堤上原栽植的重阳木长势不好,改植七叶树。1972年,在“花港观鱼”东门濒湖堤岸边,建水泥平台作为游船埠头。1977年,堤岸所砌石墈年久松散,重作深基凝结,起砌自然墈,并以大量泥土平整两旁堤面,增种花木。1978年重修御碑亭,并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断的“苏堤春晓”碑,补修重立亭中。(十)花港观鱼在苏堤南端以西,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前身系南宋卢园,以赏花、观鱼称胜。南宋《武林旧事》卷五:“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宋亡,卢园荒芜。清康熙年间重建时,改园址于“映波”与“锁澜”两桥间。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今卢园久废,建亭于花港之南,当三台山出入之径,去定香寺故址数十步。飞甍倒水,重檐逼霄,珠网绮疏,辉映云日,旁浚方池,清可鉴底,扬鬐鼓鬣之状,鳞萃毕陈。或潜深渊,或跳清波,以泳以游,咸若其胜。至花事日增,落红千片,飞坠水面,与朱蕴碧藻,点缀映带,游鯈唼喋,转与人相忘,虽濠濮间无以逾此。” “楼北建御书碑亭,后有高轩,环以曲廊,叠石为山,重门洞启,花径逶迤,洵湖南绝胜也。”咸丰末年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鱼池、碑亭。光绪年间,近旁先后建小万柳堂、陈庄、红栎山庄等私家园墅,花港观鱼景观再度衰败。至1949年,只剩一口鱼池,一座残损碑亭。195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分二期重建花港观鱼景点。第一期将定香桥故址的花港观鱼原地西南面民房、水塘,西侧的红栎山庄遗址,农地菜园,松林湾以西山路边为界的14.6公顷土地,全部划归花港观鱼景区。1953年,拆除农舍及破旧民房,整理地形,深挖红鱼池,南北湖岸砌墈,局部绿化种植和园路铺筑等工程。1954年,建成面积为1.1公顷的牡丹园,以纡回小径将牡丹园划分成18个小区,拱环制高点上新建的牡丹亭。栽种牡丹的小区上方,结合地形辟设一处平台,以黑白鹅卵石铺成梅树形状图案,台边植梅椿一株,图案犹如梅楠之倒影,著名学者马一浮题名“梅影坡”。鱼池以山石驳岸,低接水面、园路和小桥。1955年建成茅亭、花廊、园内照明设施和公共卫生设备,继续绿化种植,开挖花港,筑路建桥。第一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面积扩大为14.6公顷。1963年开始二期工程,继续将公园南部5.5公顷堆积疏浚西湖泥的土地划为园地,辟为疏林草坪区和芍药圃,栽种大片芍药。开挖延伸花港港道,整理港墈,新建茶室一座,继续完成路、桥、亭、花架等建筑。1964年二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的总面积增加到21.3公顷。1978年后,先后扩建牡丹园,完善芍药圃,整修蒋庄建筑,改建东大门,调整树木,增添地被植物种类。1979年,在大草坪树丛间新栽一批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的红杉树自繁苗。1984年,在鱼池东岸临水建竹结构观鱼廊,延伸池中,供人游憩。现在花港观鱼景区范围:东接苏堤,北倚西山,东南临小南湖,东北濒西里湖。
景德镇景点排名前十
中国的名胜古迹:
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古代军事防御的一项工程,明朝是最后大修长城的一个朝代,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万里长城也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之一,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和浩瀚的工程闻名于世。
二、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年来都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的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桂林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有许多的古迹遗址,桂林的山水还养育了桂林的人民,来到桂林你还可看到这里的传统戏剧,欣赏着属于这里的历史文化。
三、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清明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还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这里有着绝无仅有的国宝,这里是中国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这里还有铭刻官、绘画馆、钟表馆等,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大的、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四、苏州园林
苏州素有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苏州的不同园林能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苏州园林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院内建筑的色彩美等等。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五、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承德避暑山庄曾是清代皇帝们消暑度假的夏宫。现在山庄内仍然保留着精致优雅的皇家园林和一座高达70米的宝塔。苍翠繁茂的草地漫山遍野,莽莽群山巍峨伫立以及峡谷风光的宁静悠闲,这一切使得山庄至今仍不失为避暑胜地。
扩展资料: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
这十个景区分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各个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
百度百科-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景德镇景点排名前十有高岭瑶里风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高岭中国村、洪岩仙境、双龙湾农业生态园、怪石林风景区、陶溪川文创街区、皇窑景区、三宝国际瓷谷、景德镇名坊园等。
1、高岭瑶里风景区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要由高岭、瑶里等景区共同组成。高岭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最主要的原料产地,数百年大规模的高岭土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古迹,主要有采矿遗址、淘西坑、水口亭、东埠古街、古码头等。
2、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以陶瓷文化为主题,是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也是景德镇最好玩的景点之一。景区分为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区域,主要景点有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瓷音水榭、小器作、制瓷作坊、明闾、清园、唐英纪念馆、风火仙师庙、大件作。
3、高岭中国村
高岭中国村是景德镇城区与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的重要连接点,是集生态农业、瓷茶文旅、论坛培训、运动康养、旅居文创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景区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0%,按照“一环两带,六园一区”的空间布局。
4、洪岩仙境
洪岩仙境,就非常不错。洪岩仙境属古生代的壶天灰岩溶洞风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商务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佳境。景区内拥有众多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如鬼斧神工、堪称溶洞四绝的“洪岩仙境”;丹桂飘香、怪石嶙峋,藤穿石、石抱树的“石林峰谷”;建于明万历26年,终年水花飞溅的“铁井飞泉”。
5、双龙湾农业生态园
双龙湾农业生态园距景德镇市区20公里,是集旅游、休闲、餐饮、特色种养、农家乐和瓷、茶、红色、民俗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景区。园区设有游泳馆,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含有游泳池和斜坡式冲浪池;水上乐园,有电动船、脚踏船、水上三轮车等娱乐设施。
6、怪石林风景区
怪石林风景区集旅游、休闲、探险、科研为一体的,是景德镇好玩的旅游景区。整个景区奇石遍布,千奇百怪,神态万千,或气势磅礴、或玲珑可爱,或象人神、或如禽兽、或似器物,惟妙惟肖,恰如鬼斧神工之作,观者无不惊叹。
7、陶溪川文创街区
陶溪川文创街区以原宇宙瓷厂22栋老厂房为核心,以瓷为魂,是近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
8、皇窑景区
皇窑景区是一个全景再现、活态传承、真实演绎历代皇家御窑制瓷技艺为核心内容的皇窑陶瓷文化旅游景区。园区分6个院落:有全面展示御窑传统制瓷工艺的宋、元、明、清作坊;规模化的现代高新技术制瓷生产线。
9、三宝国际瓷谷
三宝国际瓷谷是一条十余公里的狭长山谷,保留自然山谷的野趣,传承瓷业的脉络,在新时代展示国际化风采。
10、景德镇名坊园
景德镇名坊园坐落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汇集景德镇的名人名坊,致力于传承和保护中国陶瓷传统技艺,打造一个“浓缩版的景德镇”,是景德镇好玩的地方。园区现落成30余家非遗基地,借助非遗的力量,纵向演绎活化和重现制瓷72道工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
Tags: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沪ICP备2023035424号-23
上一篇: 蜂蜜景点(无锡地铁三号线沿线有哪些景点)
下一篇: 瑶景点(瑶里是哪里的景区)
最近发表
- 缅甸华人护照被埋事件,大使馆的回应与我们的关切
- 油电反转时代将来临,东风柳汽总经理的展望
- 36件重724克玳瑁手镯入境被查,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 增肌背后的风险,男子因使用类固醇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 山东男童失联3天后确认身亡,家庭、社会与教育的反思
- 全红婵跳水世界杯,专注的力量
- 3名厅官被查 有人主动投案
- 哪吒2冲TOP4,一场动画电影的非凡之旅
- 开放政策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力量
- 戚薇二胎产子画面曝光,母爱与家庭幸福的温馨瞬间
- 缅甸华人,曼德勒现在就像一座孤岛
- 音乐家因刀郎从西洋乐转学中国音乐,跨界融合的艺术之旅
- 成品油需求变天了,从趋势到策略的深度解析
- 救人溺亡外卖员父母70岁,孩子13岁,家庭的无声呼唤
- 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
- 围墙拆除背后的变革,湖南38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实践与启示
- 曝4位门童粉丝泰国去世,一场悲剧引发的反思与启示
- 提振消费又迎新举措,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回暖
- 一车主等掉头红灯被后车滴滴
- 传奇落幕,香港歌手李国祥的星光不再
- 郑州无声餐厅火爆出圈,探索无声世界的独特魅力
- 武汉一幼儿园上课70%时间在巡山,探索自然教育的魅力与意义
- 王宝强,从草根到影帝的不像演的之路
- 妹妹发现植物人哥哥去世后崩溃大哭,爱与失去的深刻启示
- 海港小将李新翔,上去就是拼
- 高速上网时代,100M宽带的隐形冠军—挑选你的智能路由器攻略
- 王钰栋回应脚踝被踩,不严重
- 探索魅力之门,一场关于鼻部整形费用的全方位解析
- 粉色花瓣裙,美神降临,刘亦菲的时尚神话
- 震中附近华人,酒店倒了几十栋
- 微信也要开始收款秀了?聊聊微信支付的收费新动向
- 甲亢哥学功夫被一棍打出痛苦面具
- 瑞昱网卡驱动,深度解析与优化指南
- 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专家解读与科学分析
- 重塑魅力微笑线,全面了解下颌角磨骨整形的秘密与价值
- 美联储再次面临痛苦抉择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厂商遭遇重锤
- 解开腹部吸脂价格的迷思,一场美丽的投资与贴心的小算盘
- 缅甸地震引发瑞丽市中心高楼掉砖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与城市的应对
- 深度解析,iPhone 5港版—一部经典与现代科技的交织之旅
- 郑丽文,台湾人要跟赖清德一个样吗
- 轻松驾驭F码购物,小米新品快速到手指南
- 马拉松陪跑,一场6000元的挑战与机遇
- 小米平板新品发布会,探索未来科技生活的新里程碑
- 生蚝备孕,90后小伙的海洋大餐与意外后果
- 商业健康保险药品,向业内征求意见的变革与机遇
- 揭秘丰满秘密,自然丰满的美丽选择—脂肪丰胸手术的全方位指南
- 探索京城魅力,揭秘北京最佳吸脂医院,专业与安全的完美交汇
- 小米官宣YU7,名字背后的深意与期待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么做会害死人